富德生命人寿与永保公司合作电话销售项目公示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好的家风,既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微观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它犹如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形的规约、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
??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纵观中国历史,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如今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富有时代性、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家风家教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家风的光辉榜样。
??为此,“安康微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红色家风故事栏目”,本期推出的是安康市石泉县陈雨皋同志的家风故事。
??陈雨皋原名陈传霖,又名陈策,安康石泉县红卫乡双河村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期间加入陕西旅京学生组织的进步社团共进社。1926年秋因家贫辍学回乡。1927年,陈雨皋任石泉县教育局局长。1931年,陈雨皋辞去教育局局长职务,不久应邀任石泉县政府秘书。1934年春,陈雨皋应邀赴安康任兴安师范学校教导主任,鼓励学生参加抗日救亡。1936年夏,经陕西省教育厅推荐,陈雨皋赴南京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义务教育干部人员讲习班。1937年9月初,陈雨皋应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电邀,赴中条山抗日前线,先后任第三十八军训练班军官队政治指导员、教官队教官、军士队教官,为抗日培养军事人才。1939年,陈雨皋调至三十八军军部干训班,1940年秋任军参谋处人事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雨皋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政府检察署副检察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省司法厅副厅长、政协陕西省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常委等职。2025-08-07,陈雨皋在西安病逝,享年77岁。
??生平事迹
??一、秉持红心跟党走,栉风沐雨为人民
??陈雨皋在北京大学期间加入陕西旅京学生组织的进步社团共进社,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陈雨皋任石泉县教育局局长时,和共产党员易厚庵主编《石泉政闻》,揭露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1931年他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起草了《招佃起庄办法》,报告主持陕政的杨虎城批准,公布于当时的西安《中山日报》。“九一八”事变后,陈雨皋联络石泉县各界爱国志士,举行“九一八”国耻大会,声讨日本侵华暴行。西安事变发生后,陈雨皋等人以抗日联军联络工作组的名义,赴华北各地联络抗日团体,向华北各界通报西安事变经过,宣传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项主张”。2025-08-07,经“西救会”介绍,陈雨皋赴三原会见红军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后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接见。毛泽东主席勉励陈雨皋和共产党继续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多做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陈雨皋支持李敷仁等创办《老百姓报》,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广泛接触青年学生,鼓励立志报国的青年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在他的宣传动员下,蔡德芳、蔡佑民、陈克、陈军、贾剑秋等大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投身于抗日民主运动。9月初,陈雨皋应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电邀,赴中条山抗日前线,为抗日培养军事人才。1940年他依靠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和进步军官,安排了许多中共地下党员担任军内各级领导职务,对这支部队的改造起了重要作用。
??二、一心向党听指挥,人民利益放首位
??1937年,陈雨皋会见叶剑英后,了解了红军抗日主张,并萌生去延安实地考察的想法。经叶剑英联系,陈雨皋赴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自己的身世和西安抗日救亡运动情况,获得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和勉励。2025-08-07,陈雨皋由党组织从绵阳护送到汉中,受到陕南区党委汪锋、陕南军区副司令员陈先瑞的热情欢迎。鉴于陈雨皋狱中受刑伤重,组织安排他去西安治疗。陈雨皋伤未愈合,便满怀着对党和人民共和国的深情,立即投身于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工作。他常说:“我是党的儿子,没有党就没有我陈雨皋。”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人民,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切服从党安排。七十年代初,他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后,党为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计划安排他担任省民革副主委。面对这样的安排,陈雨皋犹豫了,他长期的奋斗目标是参加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他考虑了很长时间下不了决心。后来省委给他做工作说,党没有忘记他,让他到民革去所起的作用比一个共产党员起的作用更大,党的这种安排是对他更大的信任。他服从了党的安排,事后他对人说:“我是党的儿子,理所当然服从党的安排。”陈家弘在《父亲的教诲》中写道,父亲听了他的全面思想汇报后认为接受改造是知识分子的任务,让他相信组织,秉持欢迎群众治病救人的态度,并从容严肃地给他讲解了青年知识分子必领接受改造的道理,告诉他一切从六亿人民利益出发,防范个人主义重病,不要计较个人得失。陈雨皋教育陈家弘对党要有感恩之心,不与人民争利,在人民利益面前永远保持感恩态度,要把自己永远放在人民之中。陈雨皋曾专门对陈家弘说:“当你有过人下之人的经历之后,将来对处于地位低下或贫困弱势者就会有体贴同情之心,而不会高高在上。”?
??三、勤政廉政爱祖国,忠于人民守党纪
??任职中,陈雨皋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民主人士而疏于职守,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说:“旧社会占去我的时间太多了,现在年纪大了,工作的时间不多了,只有加倍工作,才能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在其子陈家弘眼中,父亲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人民公仆。陈雨皋的身体在狱中受到严重摧残,陕西省委在他的生活方面给予了照顾,但他什么也不要,他的工资比同级党员领导干部高一些,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在机关食堂从不搞特殊化,在家里也是粗茶淡饭,即使因外出办事而误了开饭时间,他也从不在街上餐馆吃饭,回到机关也不准炊事员单做,经常是买个馒头,喝杯开水。1950年,陈雨皋在汉中参加土改,鉴于汉中匪患严重,组织上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照顾他的生活,给他加强了公安保卫。陈雨皋坚持只要一名通讯员,每次外出还不准他带枪,说:“咱们下来是参加土改的,背上枪,吓都把老百姓吓跑了,怎么工作?”他不住区公所机关,坚持住到群众家里,喜欢帮助房东干活。只要群众找上门,他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头工作,让座倒水,耐心听,认真记,从不敷衍。他说:“对人民群众应该像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这样才像个勤务员样子。”在镇反运动中,陈雨皋负责西安片的死刑复核工作。他几乎昼夜审核材料,不放过一个疑点。有次为了审结一批案子,他昏倒在办公桌上,钢笔把嘴都戳破了。当同志们叫醒他时,他说没有什么事,打了个盹,便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常说,自己手中掌握的是党赋予的生杀予夺之权,人头落地是无法弥补的。有人劝他对涉及内部一些干部的案子糊涂一点。但他廉洁自守,刚正不阿,经常教育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人民的检察官一定要公正廉洁,只认法,不认人、财、权。办案中,他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实事求是。他教育全体检察干部,“执法如山”首先要铁证如山,没有铁证,绝对做不到“执法如山”。1952年,陈雨皋在汉中检查工作中,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当地在判定一起反革命暴动案时有严重的刑讯逼供行为,案子是一起重大冤案。陈雨皋对这一申诉极为重视,经褒城县检察院复查,确实是冤案,经过法律程序,彻底作了平反昭雪,对造成这起重大冤案的有关人员,根据情节追究了刑事责任。在案发地千人群众大会公开处理后,该案件在干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群众说:“共产党像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
??四、躬身苦读不觉倦,一丝不苟重学习
??工作后,陈雨皋社会职务很多,社会活动十分繁忙。在他担任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期间,正值中国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工作需要他在政治、政策、法律、检察业务等多方面具备较扎实的知识。当时,由于身体曾经在监狱中受过严重摧残,陈雨皋健康状况不佳,但他依然拒绝了党组织给予他生活方面的适当照顾。每当组织问他有什么需要时,他总是说:“我什么也不需要,我的第一需要就是学习。”他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从不计较,而且节衣缩食。但在学习上却一丝不苟,以极大的毅力和精力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通读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以及法律、检察等方面的书籍。他读书专心致志,有时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读书不仅圈点、眉批,还撰写读书笔记。在省检察院工作的5年时间,他写成的读书笔记有数十万字。平时下乡检查工作,他总是轻装简从,但随身携带的学习材料一件不少,即使工作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挤出时间读书学习。他的工资除了维持一家人的简朴生活,接济一些有困难的同志和群众,剩余部分都用于买书支出。陈雨皋在大学里学习的是哲学专业,但他在业务陌生的岗位上,利用勤奋学习、善于钻研,很快使自己成为了一名精通业务的内行领导。
??红色家风需传承,勤俭治家深久远
??陈雨皋不畏艰难、躬身苦读、精于业务、严于律己等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对其后代的成长与发展影响颇深。生活中,陈雨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杜绝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有时候一个馒头和一杯水就是他的一顿餐食。工作中,陈雨皋虚怀若谷、尽忠尽职、一心为公,始终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安排,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虽栉风沐雨,但红心依旧,坚持与党和人民同向同行。在生活和工作等诸多方面,他的四位子女坚持将陈雨皋忠党爱国的真挚情感和勤俭治家的优良作风奉为各自家庭及个人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的根本。
??陈雨皋同志对党的事业忠诚、对人民群众热忱、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都值得我们新时代青年永远学习、传承、发扬光大。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阶段中,陈雨皋同志这些的前辈流传下来的红色家风,更是需要我们将其家风力量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品质与坚定信仰,外化为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行动和精神力量,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蓬勃发展奉献出属于我们的青年力量。